来源:养生百科网(www.cnysbk.com)时间:2021-07-13 07:56作者:手机阅读>>
用直径3-5厘米坚固无损的细毛竹,截成约6-10厘米长的竹筒,一端留节做底,另一端做罐口,经多种制作工艺后做成的管壁厚度约2-3厘米,中间呈腰鼓型的竹罐。优点是不易摔碎,缺点是容易燥裂、漏气、吸着力不大,拔罐后看不到罐内皮肤的瘀血、出血情况,不易清洗且洗后不易干。现在医院里已经比较少用。
采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制成,形状如笆斗,肚大口小,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,根据火罐大小分四种型号。 优点是质地透明,可以窥见罐内皮肤的瘀血、出血情况,便于掌握拔罐治疗的程度,容易清洗且洗后用清洁的布抹干即可继续使用。缺点是容易破碎。
竹罐内的水蒸汽温度降低后凝结成水,就产生很强的负压,吸力更强,同时用来煎煮竹罐的中药具有去风、活血的作用,拔罐过程中可以延缓瘀血凝固的速度,以便瘀血顺利排出体外。
可以有效阻止血液的凝固,同时竹罐随着降温吸力是逐渐增加的,防止吸力增加过快使毛细血管过快充血而影响瘀血的吸出。养生百科网 WwW.cNYsBk.com
可以,拔罐对于治疗腰痛,尤其是陈年旧伤性的腰痛有很好的疗效。拔罐能使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,从而产生治疗作用。拔罐多与针刺配合使用,能提高治疗效果。主要用于风湿痛、腰背肌肉劳损、头痛、腹痛及哮喘等症。但是要提醒大家,不能什么腰痛一开始就去拔罐,一定要先知道是什么情况引起的腰痛,才好方便“对症下药”,让拔罐起到最大的疗效。
一般来说拔罐可以对我们的身体去除疾病,还能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,那么拔罐用玻璃好还是竹罐好呢?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以上就是拔罐用玻璃好还是竹罐 拔罐用什么罐好(拔罐玻璃罐和竹罐哪个好)的相关养生方法。
归经:手太阳小肠经。定位:在肩胛部,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,与第4胸椎相平。取穴:自然垂臂,肩胛下角平第7胸椎,向上数3个椎体即第4胸椎,由此做水平线与冈下窝中央交点处即是。拔罐功效:通经活络,理气消肿。主治肩胛...
2021-07-30 20:42阅读全文 >>
膝盖拔罐视频,膝盖拔罐具体位置图,膝盖拔罐有什么好处位置:膝关节髌骨内上缘上2寸。正坐屈膝,当股内侧肌突起中点处取穴,或用手按在膝盖骨上,掌心对准膝盖骨顶端,拇指向内侧,拇指尖所到之处即是此穴。拔罐功效:调...
2021-07-30 17:56阅读全文 >>
后背拔罐位置图,失眠拔罐在什么部位,失眠拔火罐哪个位置图1.肝火扰心:头晕而痛,不能入眠,烦躁易怒,面红目赤耳鸣,或伴随胁痛口苦,舌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2.心脾两虚:入睡困难,寐则多梦易醒,心悸健忘,头晕目眩,...
2021-07-30 13:11阅读全文 >>
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男,早泄拔罐位置示意图1.命门穴位置:命门穴在腰部脊柱区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。2.命门穴取穴方法:采用俯卧的姿势,命门穴位于腰部,第二、三腰椎棘突之间,指压时,有强烈的压痛感。3.命...
2021-07-30 08:56阅读全文 >>
刮痧拔罐艾灸可以一起做吗,刮痧后可以艾灸吗,刮痧后艾灸有什么好处俗话说刮痧治壮汉,艾灸补虚人。听起来刮痧和艾灸所对症的是两类体质不同的人,刮痧适合体质强壮的人,多属实症,要泄;而艾灸适合体质虚弱的人,多属虚...
2021-07-30 06:15阅读全文 >>
拔罐后几小时能汗蒸,刮痧拔罐后多久能汗蒸建议间隔1-2天后再进行汗蒸。刮痧拔罐疗法是先进行刮痧散去浅表的淤滞,然后再进行拔罐把深层的问题拔出,多采用泻法,二者相结合的效果已经很好了,不需要再画蛇添足进行汗蒸了...
2021-07-29 15:15阅读全文 >>
刮痧拔罐后多久能汗蒸,刮痧第二天可以汗蒸吗刮痧第二天汗蒸的影响不大,但是并不建议。刮痧是使用特定材质的刮痧板,在身体的特定穴位,进行反复刮动、摩擦,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,或暗红色出血点等“出痧”变化,...
2021-07-29 05:52阅读全文 >>
多长时间拔罐一次合适,拔罐几分钟拿掉合适,小孩拔罐几分钟如果是以养生为目的进行拔罐,拔罐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左右,最佳的拔罐时间在5~10分钟左右,所以一般拔罐在5~10分钟之间拿掉合适。如果是通过拔罐对身体内的...
2021-07-28 13:44阅读全文 >>
鼻塞拔罐拔哪个位置图,拔罐可以治疗鼻炎吗,鼻炎拔罐拔什么位置图拔罐对鼻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。拔罐疗法主要是通过机械刺激、负压和温热作用加速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改善人体局部微环境,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,对...
2021-07-27 14:41阅读全文 >>
刮痧拔罐会影响月经推迟吗,刮痧第二天来月经了,刮痧会导致月经推迟吗在刮痧后第二天来月经,如果并没有提前多少,并且仅仅出现了这一次异常,考虑是偶然的,可能是刮痧促进了血液循环而造成的,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,...
2021-07-27 13:05阅读全文 >>
养生常识排行